当前位置:首页>志愿者服务志愿者风采> 文章内容

西游志愿者风采——宁宇恒

来源:西游记文化研究会作者:时间:2022-05-04

贡院.jpg

        宁宇恒,男,1994年出生于山西太原,河南师范大学全日制在读研究生,教育学专业,退伍军人,新浪微博“西游记”超级话题主持人,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首批志愿者。

秦皇岛西游记雕像.jpg

随着90年代姥爷家的录像机周复轮转,《西游记》动画片和电视剧的画面不仅刻在了一盒盒反复使用的录像带上,更是深深地烙印在一名还在牙牙学语的小屁孩心中。那个小屁孩总爱一个人耍子,他拿着姥姥亲手制作的两头绑着绷带的竹棍,头戴着打结的松紧带,将周围一切事物幻想成了有生命的神仙妖怪,重复着电视画面中一句句耳熟能详的台词和自以为威武霸气的动作。西游情怀的萌芽就在这位小屁孩的心中慢慢滋生。

广州蜡像.jpg

后来,那位小屁孩上了小学,依然迷恋着他的偶像孙悟空,周围的同学都夸他模仿孙悟空抓耳挠腮的样子惟妙惟肖。每次美术课只要是自由发挥,都会画一幅美猴王来奖励自己。六年级有一颗鸡蛋被他画成了孙悟空的模样,使他得了那节美术课的满分三颗星,但几分钟后的丢失让他至今都不能忘怀那份遗憾。这个小孩从小性格内向,从来不主动举手回答课堂问题,但是在六年级上学期语文课听老师讲改编自原著的第十四课《猴王出世》时,他举手的次数比他小学六年中其它课加起来的还要多,并在他心中埋下了原著的种子。

淮安西游博览馆.jpg

再后来,那小孩上了中学,因为身边每个人都知道《西游记》还是他的挚爱,他便在学校多了几个外号,男同学爱叫他“猴子”,女同学爱叫他“大圣”。这时,“大圣”开始翻阅原著,逐步接触了西游文学,那会儿他没有看过任何解读书和营销文章,虽然他承认电视剧确实缩减了原著,但他依然觉得电视剧与原著的主体思想是一致的。07年六小龄童的《吴承恩与西游记》齐鲁电视台首播,次日某视频平台会实时更新,他就每天中午不睡觉偷偷去网吧追更,虽然该电视剧好评不多,但有很多情节让他感同身受。另外,TVB版、永乐版(浙版)和张纪中版《西游记》也紧随其后开始播出了,虽然吐槽装扮和演技的观众有很多,但他从不人云亦云,认为TVB版的歌词、浙版的台词和张版的某些剧情上更加突出了西游原著的精髓。此时在很多人们心中,《西游记》仅仅是小孩子看的东西,当“大圣”的长辈们每当看到他在看《西游记》影视剧时便开始给他换台并“教育”两句,周围的同学也拿《西游记》去开他玩笑、嘲讽他,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独特的爱好。

818a444b4e97cfc91628120857a5d05.jpg

几年后,“大圣”考上了秦皇岛的一所本科学校,不过他在同学间的外号彻底沦为了“猴子”,但他多了很多时间去追寻自己热爱的《西游记》。他省吃俭用,出行只坐普快坐票或站票,一天只吃一顿饭,还是学校食堂量价比最高的油面和酱香饼。他把省下的钱买了上百本各种名家点评《西游记》的书籍,开始加深了他对《西游记》的研究,但他依旧保持着自己的主见,不会全信书,每次通宵坐火车去参加西游活动或去西游景点旅行时都会带几本打发时间。大一时,“猴子”第一次见到了他小时候的偶像六小龄童,但是因为自己学校名气不行,是在隔壁大学参加的讲座。那是在零下好几度的寒冬,他穿着一身单薄的“六小龄童”T恤徒步两个校区,厚着脸皮问另一所学校要到了票,并很荣幸被点到询问问题,后面观众的羽绒服与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不冷吗?也许那是流淌着热爱的血液吧!他因此开启了无数个西游行,或是参加西游活动;或是去西游景点旅行。

c7e929983018038d8683c68dc5dfaec.jpg

他在贵人好友的帮助下慢慢地见到了央视版《西游记》几乎所有在世的演职人员,还有其他与《西游记》有关的艺术家,也参加了很多电视台的录制,听到了无数艺术家的口述“真经”。“猴子”印象最深刻的活动是人民大会堂西游记音乐会,他佩服许镜清先生的执着与志向。“猴子”最难忘的经历是杨洁导演追悼会和追思会,没有亲眼拜访健在的杨导是他人生最大的遗憾。“猴子”喜欢一个人旅游,坐过最长的单程火车是24小时站票,他喜欢听普快火车上那些底层人民闲聊的奇闻轶事和各家那本难念的经。他在淮安吴承恩故居碰巧随机找到了当时的馆长帮他拍照;他在连云港花果山结识了一位卖西游周边的老板;他冒着台风参观了连云港的《西游记》展示厅;他在普陀山看望观音菩萨时被突如其来的“第八十一难”大雨打湿了背着的《西游记》原著;他因寻找苏州园林《西游记》拍摄地被蚊虫咬了几十个包;他为秦皇岛西游记宫拆到仅剩一座师徒五人的雕像而感到惋惜;他大冬天在淡季没有旅客的秦皇岛花果山争议地祖山目睹了水帘洞结冰的胜景;他为了等天亮坐公交去淮安西游文化产业园和西游记主题乐园通宵在车站长椅上看了一宿书;他带着一本《行者玄奘》和一本《吴承恩》在南京寻找着玄奘寺和吴承恩的雕像;他在上海电影博物馆《大闹天宫》展厅和北京杜莎夫人蜡像馆孙悟空蜡像旁偶遇了几名西游迷;他在上海六小龄童艺术馆如愿摸到了电视剧里如假包换的金箍棒;他在镇江金山寺寻找着《西游证道书》附录中的唐僧身世;他在北京“颐和园”长廊里寻找着一幅幅《西游记》的壁画;他去西安大慈恩寺寻找玄奘遗迹时借宿在朋友工作的派出所里;他在东莞花果山争议地大岭山和水濂山一天走了4万步的山路;他拿着相关书籍边看边去福建找寻齐天府和大圣庙,并在宝山双圣墓和合掌岩斗战胜佛雕像下结束了目前最后一次西游行……他,还有很多地方要去;他,把每一次旅行模仿《西游记》文体写成了一篇篇游记。

互动1.jpg

2015年一部《大圣归来》电影又一次点燃了无数观众心目中的大圣情怀,“猴子”有感而发写了一篇《孙悟空的青春》发到微博上,得到了该电影导演田晓鹏的高度好评并被邀请去参观剧组。他知道电影最后一幕孙悟空听到江流儿叫“大圣”后回头看向的不仅是片中的江流儿,更是坐在屏幕前的自己与万千名等他归来的西游迷。本科学习中,“猴子”给同学讲了一堂《西游记》的练习课;他在中学实习中将《西游记》的元素加入了所授科目的课件中,吸引了大批学生粉丝;毕业论文他写了一篇《82版西游记对原著改编的实践探究》,学校要求本科生八千字以上,他耗时整整一个学期写了将近八万字,读书笔记整理了十万字,不为名利,只因热爱。

福建大圣庙7.jpg

毕业后,“猴子”从军入伍,新兵连时他根据《西游记》中的思想,写了一篇《西游从军路》登上了军嫂网和强军网,被挑选到机关担任新闻报道员,并在下连后对其进行了演讲,因此队长带着一堆班长又给他起了一个外号“斗战胜佛”。“斗战胜佛”在当新闻报道员中把许多西游元素加入到他写得每一篇外网新闻中,仿佛有一股孙悟空的力量帮他把新闻刊登在了央视网、人民武警公众号、北京武警公众号等各大媒体上。在部队,“斗战胜佛”作为义务兵为营区全体官兵讲授了一节以《西游记》为主题的教育课程,得到了指导员和战友们的一致好评。退伍时,“斗战胜佛”又结合《西游记》各个元素写了一篇《西游别军路》前后呼应来告别自己的军旅生涯。

e06621a3b1e63f77e1b44ddc0d42eb6.jpg

退伍后,“斗战胜佛”开始了他的读研生涯。在这里,同学们都成熟了很多,大家又规规矩矩叫回了他的名字,这或许是“成人”的过程吧,毕竟菩提祖师在给孙悟空起姓时也是要去掉“兽字旁”。但是在部分场合中,其他西游迷不认识他仍会喊他“孙悟空”。他在学院组织的“读书分享会”上给学院的全体研究生讲述了《西游记》中的道理,一鸣惊人;后来,他又在学校组织的“文化沙龙”上给全校部分研究生又一次讲述了《西游记》,并获得了荣誉证书。虽然网上歪曲《西游》原著的说法层出不穷,但他依然尽着自己一份微薄之力正本清源,保护和弘扬正统的西游文化,他因此得到很多,也失去很多,他不在乎,就像电视剧《西游记》插曲《取经归来》歌词写得那样:“人生总有限,功业总无涯。”现在,他申请成为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志愿者服务工作组的志愿者,纵使前路“八十一劫难重重”,也愿尽“七十二变化无穷”,希望能在西游学界的最高组织领导下继续书写着自己的新神话。不过,他一直记得自己的名字:

齐天意未宁,大道通寰宇,圣心自有恒。